生活的诗意“表象”

拼命长大最后却付之东流

---《小森林夏秋篇》


《春夏秋冬》

我想看这两部电影已经有好一阵子了,可是一直没有提上个人的观影日程。在新型冠状病毒席卷神州大陆的这段日子里,我和希玺有幸一起欣赏这两部期待已久的电影。

欣赏主题曲:


        


        

        

        

观影

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

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

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

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

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

---陶渊明《饮酒》

我看这部电影时,脑海中会时常浮现以上的诗句。这部电影给人的第一印象很特殊。它用一道道美食来讲故事,并衔接上有关美食的故事来叙述生活。电影全程没有明显的故事性主线和支线,也没有要完成的目标或者明确的矛盾冲突。电影的叙述风格,就像雨后林间漫步般随心所欲,又有水到渠成般的行云流水。

诗意的生活是美好的,就像陶渊明的诗中呈现的一样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。但是真的那么惹人羡慕神往吗?其实不然,夏天的林间乡村会有各种各样的不便和麻烦,例如蚊虫骚扰,湿度很重导致家里木制品容易发霉,还有令人烦躁不安的闷热天气。秋天会有丰收,但是需要储备过冬的粮食,并播种等待明年的丰收,大量的辛苦劳作使人疲惫不堪。到了冬天,交通的不便就暴露无遗。积雪厚厚地覆盖着整个村庄,任何人想要外出购买过冬物资都将困难重重。所以是否能安全稳定地过冬,完全取决于你一整年的准备工作,如果粮食储备不够,冬天就得饿肚子了。春天会带来新的生机,但是除雪,耕田与保护土壤等繁琐的工作一个都不能落下。所以真正的田园生活是辛苦的,需要在一年中认真地应付四个不同的季节,并稳重地做好下个季节的准备。这样人们才能好好地生存下去,然后才有基于此的诗意生活。

我所了解的大部分日本导演,都很擅于通过直观的方式把一些道理用微妙的语言解释清楚,例如黑泽明,北野武和宫崎骏等。对于“为什么住在小森”以及“为什么想认真地生活”的问题,这里就有很多种给人以启发的解读。首先由佑太通过和市子对话的方式表达出来。

什么也没做过,却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,只不过是将别人做成的事从右边移到左边,越是这样的人,越是嚣张,听这些浅薄的人说那些空洞的话,让我厌烦。我啊,不想过那种被别人啥了,然后吐槽杀人方式的人生。

---《小森林夏秋篇》

这是佑太选择住在小森的理由。非常耐人寻味的是,这里给了市子一个较长的镜头。似乎在表明市子正在疑惑她来小森的理由,或者说她正在寻找住在小森的理由。佑太还表达了他想认真生活的态度,并表现了一种非常实在的生活方式。

也许是因为不管什么我都必须自己做一遍,不能单纯相信言语,用自己的身体真实体验到的才可相信。

---《小森林夏秋篇》

这句话也贯穿整部电影。在尝到糖煮板栗的独特味道后,每家每户都相继有了自己的配方。接着就是市子去一个个捡拾板栗,然后尝试制作糖醋板栗的繁琐过程。还有市子做水煮青菜的时候,她总是做不出妈妈的味道。于是百思不解,直到发现去除青菜的筋后,她发现了妈妈的秘诀。只有亲身经历并认真地生活,才能让生活的味道变得印象深刻。

我一直很佩服你,独自一个人,却努力地生活。但其实总让人感觉,对最重要的事情你总是躲躲闪闪,遮遮掩掩自我欺骗。却用“努力”这块幌子,在遮掩这一切。你难道不是在逃避吗?
       因为在城市无法立足才选择留在小森,是对小森的不尊重。

---《小森林冬春篇》

在《冬春篇》,鲜有地表现了电影中的矛盾冲突。市子在迷茫的过程中,选择了在小森生活。但是这却是对小森的不尊重。市子因为走投无路才来到小森,她没有做好认真生活的觉悟,也没有接受小森的一切。

真的想要在小森林生活下去,接受一切,并且认真对待,所以小森的爷爷奶奶们才会打心底里享受。

---《小森林冬春篇》

我觉得这个矛盾冲突非常具有现实意义,感觉就是一面镜子,在映照每个人的内心。是否有选择逃避真正重要的问题,是否在通过努力来自我欺骗?是的。大部分人都会有这个阶段,迷茫的阶段,不知何去何从的处境真是再真实不过了。这时或许会想起我们的家,身心的避风港,那个养我育我的地方。就像市子的小森,那里的人认真的生活态度给了市子重新面对人生挑战的勇气。当你也迷茫,不知所措的时候,或许在家乡的叔叔阿姨们,爷爷奶奶们,老一辈人身上,你也能找到鼓舞人心的力量和勇气。

妈妈在信上写道,在某个地方摔倒时,每次回头看之前的自己,发现每次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,尽管一直很努力,却总在同一个地方转圈圈,徘徊到最后不过是回到了原点,很让人失落,但每次都积累下了经验,所以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,都不再是原点,那么不应该叫圈圈,而应该是螺旋,从某种角度看,也许很像是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,可其实,多少会偏离上一点或者偏下一点,如果是那样,那也挺好的,也许,人本身就是螺旋,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,每次却又不同,或上或下或横着延展出去,我画的圈每次在不断变大,所以,螺旋每次也在不断变大,想到这里,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再努力一把。

---《小森林冬春篇》

总结

看完电影,我仔细回味,感觉整部电影就像是关于生存的散文,赞美生活的诗歌,描绘平凡的油画。这件艺术品有许多值得仔细思考和品味的地方。比如,到底什么是诗意的生活呢?诗意就意味美好吗?一定要去乡村田园,才能享有美好的、诗意的生活吗?当开始想去解释诗意的时候,我发现没有一个明确且客观的定义。

从遣词造句的角度看,诗意就是指诗的意境,是诗人的思想情歌和诗中描绘的图景有机融合后,形成的一种给人以美感且充满抒情意味的艺术境界。那么尝试拓展这个概念并进行联想,将诗人换成每一个鲜活的生命,将诗中描绘图景换成所有的存在和表现形式。除此之外,我们对于有机融合的形式和机制还没有清晰的概念。具体地说,人与生活的互动是怎样进行的,才能判定为诗意生活?陶渊明每天过着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的生活,循环往复,周而复始,看上去有些枯燥无味。不过,他会在自家小院采摘着菊花,悠然间,视野中央闯进一座南山。然后他会目送着回家的飞鸟,在夕阳的映照下,没入山林当中。他乐在其中,并保留了所有的情绪释放,为了完全地享受当下的所有时光。

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诗意的生活。它意味着,我们在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时,时刻不忘取悦自己;在周而复始的劳作中,能停下来发现幸福的时光;在急于表达和留念的时候,花更多时间享受眼前的美妙瞬间。至此,我妄想概括生活的本质,但是发现诗意只不过是生活本质浮出水面的表象。而究竟什么是生活的本质呢,我似乎有触碰到那种微妙的感觉。可惜学识匮乏,我无法对其中的美妙和深意给出完整的描述。不妨就用五柳先生的诗句结尾吧。



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



回到开头



欢迎光临我的豆瓣!

打赏
  •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Apache License 2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  • © 2020 Xie, Tianyou
  • Powered by Hexo Theme Ayer
  • PV: UV: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